找到相关内容149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商羯罗与《示教千则》(2)

    因为他的“非变异名色”是无明的结果。他虽然持开展说的立场,但与数论哲学的开展说是根本不同的。数论的原初物质与神我共存,宇宙是实在独立的。商羯罗是一种幻现论的“开展说”,他实质上是不承认有实在世界的。另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2061809.html
  • 法华圣地天台山

    “佛道双修”学说。三教融合还基于共同的认识,即都重内在的修养~“修心”。另外“三教”的互补性也是它们长期共存的重要条件。“儒”作为经世之学,注重调节人与人的关系,“道”重在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,而“释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5161875.html
  • “基体说”之基体概念与如来藏、唯识思想中之dhatu类概念

    先在性,但实与现象法俱时相依共存,没有独立的存在性,即不是具有独立存在性的实体。因此,法界等不是“基体(1ocus,dhatu)。  三、dhatu类存在不是“我(~tman)”  由于“基体”作为恒常...

    周 贵 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94361946.html
  • 如来藏与阿赖耶识正义

    如此说者,即犯两重第八识过失,一切有情众生不能有两个第八识共存,佛地亦然,现见如是,法莲法师误解认为阿赖耶识只具有生灭性,故暗示阿赖耶识为无自性性,以为如来藏不具生灭性,而将一心函盖二门的真心,强行分割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1161976.html
  • 《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》读後感

    共存於同一思惟方式之内而不会相互排挤呢?这也就是说,一旦佛教学人运用「缘起」观法来理会宇宙间任一事物的存在与其意义,如果这种思惟是彻底的,是一贯的,那麼它如何能够不贯彻、适用於所思及的任何一个事物之上...

    陈平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3562071.html
  • 论“和”与文化养生

    、有目的有意识地处理好内境与外境的关系,以达到内境与外境的平衡。老子《道德经》五十五章曰:“和之至也,知和曰常。”[3]这里是说,物以和为常,故和则得常也。“和”是万物共存的一种稳定的生态秩序,只有相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30962169.html
  • 从原始佛教到部派佛教

    求利己的独善者。因为透过四谛与缘起的理则,就会了解社会人生的一切是相辅相成、共存共荣的,修行者不会不指导、教化周遭社会。“阿罗汉”的意义为“应供”,也就是有资格接受别人供养与受人尊敬的圣者,由于他会...

    水野弘元 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0662302.html
  • 杂谈风水,佛教与设计感受

    佛教是智信而非迷信,佛教是破除迷信的。  爱因思坦说过一句话: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,又能与科学相依共存的宗教,那必定是佛教。比如西方人以前以为“地心说”是真理,后来又说“日心说”,后来望远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62062316.html
  • 妙华法师:《六祖坛经》的人生哲学意义题外别谈

    能够与天地共存,所以死也是一种永恒。在这种思想基础上,他就不畏惧死亡。但是我觉得未免偏执,因此我们还要用佛法去校正一下。   顺其自然的人生哲学    既不执著于有,也不执著于空,叫做顺其自然即...

    妙华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0162354.html
  • 华严金师子章评述

    而且每一事物都足自身应具备的一切条件,宇宙是万物和谐共存的体系。第二诸藏纯杂具德门,是讲佛教各种修行都具有功德。从哲学上看,是进一步从个别现象与其它现象、事物的部分与事物的整体关系的角度,鼓吹任何现象都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82462433.html